关于团队战斗力——非正式沟通

blog不久前迁移到了Github上,因为很久没有打理渐渐荒废了的感觉。这是我来到现在所在的单位第五个年头,即将进入第六个年头。这些年当中经历了网站PR从3到6;技术架构从0到1再到业内的流行方案;自身从工程师到管理者。经历了很多事情,所以得空想把这些东西总结一下。

‌非正式沟通机会的增多会增加团队战斗值
目前我们的团队有四个,前端、移动端、后端、综合质量部。

四个团队的领导有着截然不同的管理方式。前端的领导经常会组织一些吃饭,旅游等活动,领导力主要体现在技术+个人魅力。移动端的领导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,所以遇到问题基本都会直面问题并解决,领导力主要体现在技术能力上。后端的领导更注重结果,有一些偏KPI化,领导力主要体现在技术+KPI管理上。综合质量部比较特殊,综合质量部的构成主要是测试、运维、基础数据三个部门,基础数据部主要职能是利用爬虫和大数据技术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,给其他相关业务部门做数据支撑。而综合质量部的领导是运维出身,所以对于技术这块基本是散养,领导力主要体现在平时的会议,以及解决项目推进的问题上。

四个团队给人的感觉也明显不一样,前端的同学在面对较大压力的项目的时候明显战斗力更强一些,同时在赶项目的同时心态也相对乐观一些,也会时不时的开一些小玩笑。移动端整体的技术水平是几个组当中稍好一些的,也可以做到克服一些比较困难的项目,但在赶项目中会经常有一些负面的情绪。后端的同学虽然项目开始的时候会热情似火,一旦遇到长周期的项目(一个月左右),在项目的中后段会明显感觉到自驱力不足,这种较高的热情维持不了多长时间。

非正式沟通机会的增多是一把双刃剑
2008年我刚刚参加工作,我的第一家单位是一家包吃包住的公司,这也就促成了更多的非正式沟通机会和时间。

按道理沟通机会增多应该可以增强团队的战斗力的,可在这家公司上却起到了截然相反的效果。正是因为增加了大量的沟通机会,会使得一些负面情绪的蔓延速度极度夸张,并且还会被夸大,这对整个团队的打击非常的大。

在公司内部增加非正式沟通场所非常有必要
问题来了,既然是把双刃剑,那么如何才能运用好呢。

这个事情可能得分两方面去看:

  • 非正式沟通本质上会拉近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距离,会带来团体凝聚力以及团体战斗力的提升。
  • 负面情绪往往都是从其他层面引发,并借用非正式沟通的媒介扩散。

纵观一些大型的互联网公司,内部基本都会设有健身房、读书角、娱乐区、休息室等公共场所,这些场所既不需刷卡,也不需要预约,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场所。这些地方和会议室的本质区别是会议室一般需要聊工作,而这些地方可以畅所欲言,聊聊家常什么的。

虽然说是畅所欲言,场合是非正式的,但场地还是在公司内部。如果要是传播负面情绪的话,小伙伴们多少还是会有一些顾虑的,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负面、谣言的传播速度以及危害。

Categories:

Updated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