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团队人才储备
很久以前的我认为人才储备简直是鸡肋。当时我还是curd选手,认为互联网行业中的人才非常多,毕竟处于工薪阶级的高层。但其实我错了,而且挺离谱的。
在一个行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会给人一种人才取之不尽的错觉,经过了岁月的磨砺之后渐渐懂得了人才难求。事情是人做的,人不靠谱事情一定没谱。
几年前在我的身上发生了这样一个例子。我所从事的行业属于互金行业,但我们不做具体业务,只做信息的搬运工。有一个年龄较大的工程师,是同济大学的硕士,人很老实,性格有时候会较为偏激,同时也是个虔诚的基督徒。偏激的性格我认为还好,发生的概率不是很高。对于这个伙伴而言当时可能会引起一些小的矛盾,但很容易在事后能帮助他讲通,所以这不是什么大问题。
他的理想是做机器学习。虽然当时的人员配置还是比较紧俏的,但我觉得这个东西很有必要,并且是个共赢的事情,而且在内容领域的机器学习/深度学习,所以我跟他沟通结果是在不妨碍正常项目进度的基础上,可以在工作时间进行学习,毕竟做项目基本都是有松有紧。
事情已经过去很久,具体的细节已经记不清了。大概就是产品经理希望他能晚上留下来加班处理一下线上问题,但每天晚上的固定时间他都会听牧师讲座,所以拒绝了产品经理。因为不在场,我意淫一下当时应该挺没给产品经理面子的,因为曾经这种事情也发生在我身上过,能想象到当时产品经理的尴尬处境。之后这件事情逐渐发酵到了公司高层群里,为此我还和CEO吵了一架,问题竟然还上升到了宗教信仰层面。但最终还是让他离开了,就这个事情而言,双方站在各自的立场上都没有错。错的可能是时间地点人物都不对。如果换一个时间,换一个地点,或者两个当事人随便换一个可能就不会发生这件事情。但谁又能保证不会出现更多的矛盾与冲突呢,当个人理念和团队理念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,必然面临着短期分开或者长期博弈两种选择,我选择了前者。
他走后很久我才意识到,好像是哪里不太对,可能错的是我。产品经理是不能精确知道每个人的状态的,本身直接找到研发就有问题,应该先跟他的Leader来沟通,由Leader来进行任务的评估与转发,也许这样会好一点。后来我们就改变了之前的沟通方式,当然也还会产生新的问题,这都是后话了。
几年以后的我们也用上了机器学习技术,但走了很多弯路,如果当时我再多坚持一下,也许事情会更加顺利一些。